六日、
至楊隩、
庾信遣阿湌良圖、
大監仁仙等致軍粮、
贈定方以銀五千七百分、
細布三十匹、
頭髮三十兩、
牛黃十九兩。
定方得軍粮、
便罷還。
庾信等聞唐兵歸、
亦還渡川。
高句麗兵追之、
廻軍對戰、
斬首一萬餘級、
虜小兄阿達兮等、
得兵械萬數。
論功、
中分本彼宮財貨、
田莊、
奴僕、
以賜庾信、
仁問。
靈廟寺災。
耽羅國主佐平徒冬音律
一作津
來降。
耽羅自武德以來、
臣屬百濟、
故以佐平為官號、
至是、
降為屬國。
三月、
大赦。
王以旣平百濟、
命所司設大酺。
秋七月、
遣伊湌金仁問、
入唐貢方物。
八月、
百濟殘賊、
屯聚內斯只城、
作惡、
遣欽純等十九將軍、
討破之。
大幢摠管眞珠、
南川州摠管眞欽、
詐稱病、
閑放不恤國事、
遂誅之、
幷夷其族。
沙湌如冬打母、
天雷雨震死、
身上題須
堂三字。
南川州獻白鵲。
字未詳
三年春正月、
作長倉於南山新城。
築富山城。
二月、
欽純、
天存領兵、
攻取百濟居列城、
斬首七百餘級。
又攻居勿城、
沙平城降之、
又攻德安城、
斬首一千七十級。
夏四月、
大唐、
以我國為鷄林大都督府、
以王為鷄林州大都督。
五月、
震靈廟寺門。
百濟故將福信及浮圖道琛迎故王子扶餘豊、
立之、
圍留鎭郞將劉仁願於熊津城。
唐皇帝詔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
統前都督王文度之衆、
與我兵向百濟營、
轉鬪陷陳、
所向無前。
信等釋仁願圍、
退保任存城。
旣而福信殺道琛、
幷其衆、
招還叛王、
勢甚張。
仁軌與仁願合、
解甲休士、
乃請益兵。
詔遣右威衛將軍
孫仁師率兵四十萬、
至德物島、
就熊津府城。
王領金庾信等二十八
一云三十
將軍、
與之合攻豆陵
尹城、
周留城等諸城、
皆下之。
扶餘豊脫身走、
王子忠勝、
忠志等、
率其衆降、
獨遲受信據任存城、
不下。
自冬十月二十一日、
攻之、
不克、
至十一月四日、
班師、
至舌
一作后
利停、
論功行賞有差。
大赦、
製衣裳、
給留鎭唐軍。
四年春正月、
金庾信請老、
不允、
賜几杖。
以阿湌軍官為漢山州都督。
下敎婦人亦服中朝衣裳。
二月、
命有司徙民於諸王陵園、
各二十戶。
角干金仁問、
伊湌天存與唐勅使劉仁願、
百濟扶餘隆、
同盟于熊津。
三月、
百濟殘衆、
據泗沘山城叛、
熊州都督發兵、
攻破之。
地震。
遣星川、
丘日等二十八人於府城、
學唐樂。
秋七月、
王命將軍仁問、
品日、
軍官、
文穎等、
率一善、
漢山二州兵、
與府城兵馬、
攻高句麗突沙城、
滅之。
八月十四日、
地震、
壞民屋、
南方尤甚。
禁人擅以財貨田地施佛寺。
五年春二月、
中侍文訓致仕、
以伊湌眞福為中侍。
伊湌文王卒、
以王子禮葬之。
唐皇帝遣使來吊、
兼進贈紫衣一襲、
腰帶一條、
彩綾羅一百匹、
綃二百匹。
王贈唐使者金帛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