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陳之歲、
有一戰船漂至海東
牟羅國、
其船得還、
經于百濟、
昌資送之甚厚、
并遣使奉表賀平陳。
高祖善之、
下詔曰
「百濟王既聞平陳、 遠令奉表、 往復至難、 若逢風浪、 便致傷損。 百濟王心迹淳至、 朕已悉知。 相去雖遠、 事同言面、 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 自今以後、 不須年別入貢、 朕亦不遣使往、 王宜知之。」
使者舞蹈而去。
開皇十八年、 昌使其長史王辯那來獻方物、 屬興遼東之役、 遣使奉表、 請爲軍導。 帝下詔曰
「往歲爲髙麗不供職貢、 無人臣禮、 故命將討之。 高元君臣恐懼、 畏服歸罪、 朕已赦之、 不可致伐。」
厚其使而遣之。 髙麗頗知其事、 以兵侵掠其境。
昌死、 子餘宣立、 死、 子餘璋立。 大業三年、 璋遣使者燕文進朝貢。 其年、 又遣使者王孝鄰入獻、 請討髙麗。 煬帝許之、 令覘髙麗動靜。 然璋內與髙麗通和、 挾詐以窺中國。
七年、 帝親征髙麗、 璋使其臣國智牟來請軍期。 帝大悅、 厚加賞錫、 遣尚書起部郎席律詣百濟、 與相知。 明年、 六軍度遼、 璋亦嚴兵於境、 聲言助軍、 實持兩端。 尋與新羅有隙、 每相戰爭。
十年、 復遣使朝貢。 後天下亂、 使命遂絶。
其南海行三月、 有
牟羅國、
南北千餘里、
東西數百里、
土多麞鹿、
附庸於百濟。
百濟自西行三日、
至貊國云。
「百濟王既聞平陳、 遠令奉表、 往復至難、 若逢風浪、 便致傷損。 百濟王心迹淳至、 朕已悉知。 相去雖遠、 事同言面、 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 自今以後、 不須年別入貢、 朕亦不遣使往、 王宜知之。」
使者舞蹈而去。
開皇十八年、 昌使其長史王辯那來獻方物、 屬興遼東之役、 遣使奉表、 請爲軍導。 帝下詔曰
「往歲爲髙麗不供職貢、 無人臣禮、 故命將討之。 高元君臣恐懼、 畏服歸罪、 朕已赦之、 不可致伐。」
厚其使而遣之。 髙麗頗知其事、 以兵侵掠其境。
昌死、 子餘宣立、 死、 子餘璋立。 大業三年、 璋遣使者燕文進朝貢。 其年、 又遣使者王孝鄰入獻、 請討髙麗。 煬帝許之、 令覘髙麗動靜。 然璋內與髙麗通和、 挾詐以窺中國。
七年、 帝親征髙麗、 璋使其臣國智牟來請軍期。 帝大悅、 厚加賞錫、 遣尚書起部郎席律詣百濟、 與相知。 明年、 六軍度遼、 璋亦嚴兵於境、 聲言助軍、 實持兩端。 尋與新羅有隙、 每相戰爭。
十年、 復遣使朝貢。 後天下亂、 使命遂絶。
其南海行三月、 有